熱門推薦
青年壯遊活動報名
壯遊點巡禮
提供青年全年度常態性且深度的在地服務,每個青年壯遊點都有豐富的在地生命故事等你來探索體驗學習
苗栗三義青年壯遊點
位於三義鄉內雙湖村大坑地區的三義壯遊點,具有豐富的淺山生態與古道歷史文化。 身處在客家山區的「茅鄉炭坊」,除了是此地帶重要休憩歇腳點, 園區中還規劃有精油提煉、手工皂DIY製作、古道行程導覽、木工藝品等活動可體驗! 1.獨特香茅體驗 苗栗在40至50年代曾有世界居冠的香茅產業,為當地的主要經濟收入。透過走訪當時香茅油的主要煉製點,親手採收、曝曬香茅, 帶你認識快失傳的香茅精油提煉是如何被製成,先民們又怎麼運用智慧讓香茅走向國際化的! 2. 苗栗古道小旅程 日據時代,通霄、三義山區燒製木炭的行業興盛,而通霄的福興地區臨近三義, 出產的木炭運往通霄市區路遠不便, 所以多雇用挑伕運炭翻越山區,經由三義火車站裝運輸出,因而走出了這條「挑炭古道」。 三義苗栗壯遊點帶你走過桐花走廊、挑炭古道,透過木炭窯巡禮,探詢先人的智慧。
苗栗銅鑼青年壯遊點
體驗人類生活如何與里山環境平衡永續,如生火術、養雞場與石虎棲地等
新北貢寮青年壯遊點
在台灣東北角的貢寮,藏著一片從山林到海洋的自然寶庫。這裡有超過千種生物的水梯田、被譽為賞鳥聖地的田寮洋濕地,以及擁有極危植物海米的原生植物沙丘海岸。走入這片里山里海的土地,赤腳踏進梯田、與水牛相遇、賞鳥賞生態,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脈動。 1. 與水牛做朋友 登上桃源谷草原遠眺海天一線的壯麗景色,欣賞牛群悠閒漫步於眼前,在桃源谷野餐的同時,也認識與水梯田百年共生的水牛故事;下午則走進水梯田,帶著親手採的食草拜訪水牛,體驗友善餵食、刷毛、建立人與水牛間的信任與連結,療癒身心。
新北三芝青年壯遊點
1.食農教育的知性之旅 透過五感的沉浸式體驗,建立人與香草、土地的互動關係。了解飲食的根源,傳承飲食的文化,將食農教育成為日常生活的實踐,進而改變對環境友善的食物的消費選擇。 2.探索式旅行,成為有故事的人 與來自不同生活圈的夥伴,在旅途中認識交流,在過程中設計了一些對話的主題和內容,讓大家在相處的過程中,透過彼此的故事成長,並且有機會將這一份情誼帶回到生活中。 3.關注公共議題 將生態環境、多元文化、文化保存等公共議題結合遊程,從五感體驗引導參與者主動性的對議題探究、分析與思考,從而培養對生活情境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進而習得所需技能、建立開放與追求共好的價值,並展現具體的行動。 4.市場學的生活智慧 市場,不僅僅是食材集散地,同時進行許多生活智慧、專業知識的傳遞。走一趟菜攤,便懂了節氣食材的挑選指南,肉販們信手捻來的禽肉解剖術,每一個菜市場,因著大家的協作,也就成為了地方智庫的所在。
新北石門青年壯遊點
本單位致力於推動北海岸的偏鄉教育,透過知識轉譯,將北海岸社區裡的元素,變成青少兒學習的內容,而每位青少兒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找到自身與家鄉的連結,並且能夠透過實際的產出手作教學、社區深度導覽等方式呈現學習成果,並能將這些分享給來到社區深度旅行的旅人,因此每位來訪者所繳交的體驗支出,都會成為支持偏鄉青少兒的學習基金,透過分享與共學,進而產生深耕且永續的在地經濟循環。 此外,本單位在設計所有的旅行體驗內容時,都已融入SDGs和設計思考的概念,來訪者能夠透過實際參與在地的體驗,看見SDGs和設計思考的概念如何被實踐與應用,甚至是最貼切的在地實踐。 另外,在教育意涵方面,本單位在設計無論是在地青少兒的教育學程或深度小旅行,本身即融入教育課程設計的概念,並將二十一世紀素養、SDGs、設計思考的模組內建在所有的流程中,而針對來到社區體驗的旅人們,透過在地結合海洋、文史地景等元素,形成北海岸最草根的深度學習之旅。 在各式主題的安排與體驗,能以同理心與學習者的心態,看見對於偏鄉教育不一樣的詮釋,並能在過程中,透過學習的認知調整與和在地青少年的共學,一起在旅程中有所收穫,我們相信,旅行中的每個環節,都是學習發生的場域,透過看見與體會,與來訪者自身的生命經驗,產生共鳴,而能激盪出不同的漣漪。 1. 音慰你,聊遇,療癒 邀請你來到北海岸,一起透過自然環境與靈性之鼓的演奏,在海岸的依傍下,聊遇志同好友,同時也讓音樂療癒你。 2. 慢慢食,慢慢時 慢慢品嚐在地食材的精緻美食,透過五感慢慢品嚐這社區、這土地。 3. 我愛大自然,一起Upcycle Recycle回收還不夠,我們要Upcycle,把二手回收物透過思考一起設計新的功能。 4.社區議題大客廳 這裡既是觀光勝地也是偏鄉社區,不同的社區議題,將透過一日的體驗,與大家共同回饋、發想。
臺北蝙蝠青年壯遊點
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類動物,也是傳統中代表福氣的動物, 時常可在傳統建築雕飾中發現蝙蝠的存在,然而因歐美吸血鬼文化的渲染, 使得蝙蝠福氣的印象轉而成為了恐怖的代表。你對蝙蝠的印象是什麼?又對蝙蝠了解多少呢? 蝙蝠青年壯遊點結合蝙蝠保育、文化及研究,要帶你到賞蝠點探訪蝙蝠的文化與棲所, 在不干擾牠們的生態作息下,一探究竟蝙蝠的祕密世界。 1. 從古蹟認識蝙蝠 進入臺北市林安泰古厝、孔廟與大龍峒保安宮等廟宇古蹟, 透過解說蝙蝠的生態、歷史與廟宇中圖騰雕刻的意涵,讓你也能輕鬆成為蝙蝠文化專家! 2. 獨家蝙蝠救援課程 每年都有許多蝙蝠因為種種原因而掉落地面, 掉落後可能引來許多危險(掉落後的蝙蝠可能種種的原因而導致死亡)。 想伸出援手,用對方法才是關鍵!活動包含教授蝙蝠生態與救援課程,當遇到受傷的蝙蝠時能夠助牠一命。 3. 尋找四股高頭蝠 每年春末夏初,嘉義縣東石鄉四股社區都會有一群高頭蝠來訪, 透過漫遊四股社區及鰲鼓溼地,從棲息地認識蝙蝠,更能深入體會蝙蝠文化的奧妙。
雲林古坑實驗青年壯遊點
結合青年行動、街區走讀、農村生活與在地產業,與「創樂子生活學苑」合作,引導青年深入地方、累積成長經驗。 1. 青年行動:培養組織與解決問題能力,從地方議題發掘到行動實踐,強化團隊合作與跨領域合作力。 2. 街區走讀:探索地方歷史、建築與文化,體驗街區變遷,培養觀察與敘事能力,轉化為地方故事。 3. 農村生活:體驗農村飲食、節慶與生態,理解地方文化與現代化挑戰,深化社區認同與情感連結。 4. 在地產業:參訪特色產業,了解技藝傳承與經濟發展,思考創新模式,促進產業與文化融合。
臺中太平青年壯遊點
臺中市太平區內有近百分之八十的面積都是山坡地,區內的大橫屏山的地震風貌更是特別的頭嵙山層。 除了有山林、河川等迷人景緻外,這邊的植物、生物、昆蟲種類更是多樣化,超適合喜歡生態大冒險的你前來探險一番! 1.溪流冒險從太平開始 沿著小溪溯溪直接親近大自然,由達人導覽戶外溪流、生態導覽,體驗刺激的溪流冒險,面對面觀察沿岸生態,了解戶外溪流地質的重要,在短短的活動行程中輕鬆成為冒險家和地質學者! 2.太平藍染工藝 過去茅埔地區栽種香茅及藍染原料大菁、小菁等植物,太平壯遊點將帶你製作植物染及藍染手作方巾,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激發自己的創意,也能認識當地香茅及大小菁種植的故事和發展。 3.到蝙蝠洞探索趣 蝙蝠洞位在太平區頭汴坑風景區,是早期為了灌溉農田,利用人工方式所開鑿的渠道。經歷了一連串的風災及大批遊客的破壞,蝙蝠洞水源枯竭、大批蝙蝠全數飛走。近幾年為了活化蝙蝠洞,重新美化周圍環境,邀請你一起深入了解蝙蝠洞的故事,讓蝙蝠洞風華再現!
彰化二水青年壯遊點
對喧囂的都市及擁擠的人群膩了,就到二水吧! 騎上卡打車, 沿著二水觀光自行車道在稻香和三合屋老宅間悠遊,穿梭在老街中欣賞古巴洛克式建築。 給自己來趟懷舊農村之旅,在廣闊的綠色稻田中,讓二水帶給你最單純的小美好! 1.二水獨特農事體驗 來到二水,就該體驗在地農村活動!在暑假體驗米食文化、割稻體驗及米苔目的DIY,九月採收龍眼並製成龍眼乾,十一月採收香甜的白柚...,四季推出不同的豐富活動,當幾天的農夫都不會累! 2.小鎮三鐵之旅 來趟鐵路、鐵腿、鐵馬的「三鐵之旅」,穿梭在老宅舊屋的三合院,體驗在地小鎮濃濃的鄉土味,享受被火車追逐的快感,如假期農夫般過兩天無憂無慮的生活。 3.八堡圳感恩跑水體驗趣 相傳臺灣清治時期,施世榜開鑿八堡圳時一直無法成功,有位姓林的老人出面教導引水法才終於成功,後人因此建就建「林先生廟」祭拜。彰化二水壯遊點帶你認識八堡圳及林先生的傳奇故事,在11月時也透過跑水祭來感念林先生,表達敬天謝地的涵義,傳達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
臺中石岡青年壯遊點
臺中石岡是傳統的客家庄,壯遊點活動以「五感體驗」為特色,透過走訪各式客家建築、聞聞四季盛產的香甜水果、仔細聆聽蛙鳴與大埔音臺灣客語、享受在地媽媽所準備的客家特色美食及和童玩達人學習製作童玩,帶領你在石岡留下最深刻的美好記憶。 1.春遊石岡蝸牛趣 石岡依山傍水,沒有高山峻嶺,只有非常適合親近的淺山,許多條步道在石岡的山林裡蜿蜒著,地理師說南眉這塊土地像蝸牛的頸,南眉社區正積極打造一個蝸牛社區。 春季壯遊,活動主打「石岡蝸牛趣」,本活動將帶領青年朋友,沿著電火圳而上,探訪南眉蝸牛聚落,這裡有豐富的生態、人文歷史,讓我們來認識電火圳的生態、南眉聚落及學習簡單的種子DIY吧。 2.夏日石岡賞蛙趣 石岡區以農業為主,水利設施特別發達,現有「八寶圳」及「電火圳」;其中電火圳為發電用的「川流式發電廠」,於民國11年運作至今,是大甲溪水系第一座發電廠,也是石岡活的「文化資產」,而長2.6公里的電火圳旁,有一條巡圳用的步道作為推動石岡地區「生態旅遊」動線。 夏日壯遊活動主打「生態體驗」,白天漫步在電火圳步道上,避開炎熱的日光,感受沁涼的兩圳水流,並體驗有趣的生物多樣性的互動,藉由兩圳步道的動線,與竹藝昆蟲達人「徐哥」相約在客家文化館進行竹藝生態昆蟲DIY;夜晚則由青蛙達人郭可遇帶我們夜遊,尋找正在找伴的青蛙,聆聽一曲夏日夜晚的生態交響樂。 3.秋收石岡酸柑好滋味 石岡的盛產柑橘,除了作為鮮果販售之外,近年來,石岡的友好社團,石岡社區文化發展協會一直在推廣酸柑茶,酸柑茶利用柑橘來製作成可以久放的茶飲,它的製程費時與多工,值得介紹給來訪石岡的朋友們。 秋季壯遊活動主打「酸柑茶」,讓我們跟著石岡社區文化發展協會的伙伴,在充滿歷史意義的石岡穀倉,認識酸柑茶,體驗酸柑茶的DIY,讓大家一同感受石岡酸柑好滋味。 4.冬尋石岡鐵道趣 石岡的五分車,原為日大正元年的輕便軌道,日大正13年改建成為五分車道,運送八仙山林場的木材,民眾慣稱在平地的稱之為「五分車」,到了山上它成了「機關車」,隨著林場的伐木減少,及民國48年颱風的影響,沖毀了大部分的鐵道,於是鐵道廢棄…遺跡與歷史也慢漫地消失了。 冬季壯遊活動主打「五分車」,讓我們跟著曾住在五分車宿舍耆老的腳步,實地走訪五分車的遺址,尋找遺跡,深入了解林場文化,讓我們一起重回五分車的歷史現場!
臺中梨山青年壯遊點
梨山部落【Slamaw】梨山是從西部到東部的重要轉運站,也是中部橫貫公路開發最早、最熱鬧的風景區。 梨山位處2000公尺的高山地區,由於地理位置,更保留了許多原住民部落的自然資源與純粹風貌。 臺中梨山壯遊點帶你邁開腳步,體驗除了高山特有的主題行程,泰雅原民文化及臺中母親之河-大甲溪溯源也是活動特色之一。快一起看見梨山之美,發現部落美學,探索在地生活面貌! 1.部落深度尋根 梨山擁有四大部落:梨山部落 、新佳陽部落 、松茂部落、環山部落,豐富的泰雅文化,藉由原住民人文、語言、音樂、舞蹈等特色,來尋找歷史的痕跡、尋訪櫻花鉤吻鮭,帶你認識最全方位的泰雅部落! 2.自我體能大躍進 在高海拔的遊程中,走訪獵人步道、希利克步道等特色景點,讓你在欣賞美景時,也同時提升大大自我體能。透過雙腳步行與攀爬,實際感受大自然的溫度,成為山野中的體能冒險王! 3.在地文化DIY 梨山孕育出各種高優質的農特產品,廣受歡迎的梨山茶就是產自於海拔1450至2500公尺之梨山茶區之高冷茶菁,經由解說教學,從採茶、製茶、焙茶等茶相關製作過程,帶你手把手體驗一輪。另外也可在從自然中取材,撿拾在地小落果製成泰雅小獵人飾物,讓自己跟當地文化更靠近!
南投中寮青年壯遊點
想看自然美景、品嘗甜美多汁的水果,就到南投中寮! 中寮位於南投中部,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以往曾經因為臺灣香蕉輸日而盛極一時,現在則是柑橘的重要產地。 結合當地的自然風景和休閒觀光,南投中寮蹦出農村新風貌,歡迎你一起投入美麗中寮的懷抱! 1.深度走讀中寮山水 由達人深度導覽中寮的人文風情,也帶你深入走訪中寮特色景點,從清城山莊、月桃香休閒農場認識有機農業,從龍鳳瀑布探索自然景觀的壯麗!快來趟中寮深度之旅,一起看見中寮之美! 2.作出屬於自己的紀念 南投中寮將帶你體驗以當地的新鮮水果製成糕餅甜點和咖啡烹煮學習,也透過繡蓮工房的老師的巧手教你如何你藍染方巾。整趟旅程的精彩活動,絕對讓你收穫滿滿! 3.天然ㄟ尚好 近年來大家越來越重視健康,中寮也積極推出無毒有機農業囉!除了有由民間自組的溪底遙學習農園,還有許多正在轉型的休閒農場,推薦你跟著南投中寮壯遊點在假日來趟天然ㄟ小旅行!
高雄杉林青年壯遊點
杉林位於高雄農村的地理中心,亦是許多族群遷徙的重要路徑,先民稱這塊土地為楠梓仙,是平原通往山區的重要路徑。 1. 協會的地點位於杉林的永久屋基地之中,是一個以飲食文化作為產業發展特色的協會。 2. 因許多族群交會遷徙,杉林與周圍的區域有許多先民往來的古道,古道上常有美麗的景色。 3. 杉林族群文化多元,有山地原住民、平埔族、漢人、客家族群亦佔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臺南鹿耳門青年壯遊點
對於臺南鹿耳門,你的第一印象是周圍的台江生態? 還是歷史課本上鄭成功在鹿耳門登陸並且最後打敗荷蘭人的故事呢? 鹿耳社區帶你走向過去台江的樣貌以及台江內的生態圈以及先前漁民在台江所留下的傳統技術與文化,以及能造就社區團結,民風淳樸同時又是鄭成功從故鄉帶來的媽祖信仰 「鹿耳門天后宮」,同時體驗著鄭成功是如何登陸台灣的,鄭荷海戰的過程到最後解救台灣,走過鄭成功的腳印聊解到國姓爺這名稱的由來,深度的去聊解到鹿耳社區的文化與傳統。 1.臺江生態深度體驗 臺南台江地區極具魅力的,它的占地範圍廣大,包含四草、鹿耳門、原安順鹽田周遭、七股潟湖以及海域至澎湖縣的東吉嶼。台江地區也是台灣沿海生態與文化最豐富的溼地,其中包含著許多珍貴的紅樹林以及透過紅樹林交織而成的「綠色隧道」,在綠色隧道中有著涼爽的氣息其中還包含溼地中,特別的魚蝦、貝類和底棲生物,吸引大量的候鳥前來覓食。在鹿耳門夕照的餘暉中,成千上萬的鷺鷥歸巢、夜鷺外出覓食,相互交錯成一幅最美的圖畫。在這塊區域溼地中也包含著許多美食,運用虱目魚乾曬而成的一夜干、新鮮又美味的炭烤鮮蚵,如果吃不飽的話沒關係不遠處還有個全南臺灣最大的花園夜市,那你來臺南胖個幾公斤再回去也不成問題,在這段過程中不只吃也有許多玩樂的過程,探討天后宮、日式宿舍 牽牛花房等 古代文化與觀景,乘坐著竹筏遊台江,看完夕照的美麗風景,走入天后宮 公館,結束這美妙的一天。 2.鹿耳門節慶文化體驗 鹿耳社區中有著許多歷史,鄭成功從此地登陸討伐荷蘭人與荷蘭人的爭鬥奪下台灣這塊土地,同時讓鄭成功取的了國姓爺這項稱號,此地也有著許多廟宇都是由鄭成功奪得這塊土地後,隨著他過來的人們帶入自己的信仰,因此鹿耳門這個區域供奉著許多神明,如:媽祖、福德正神等等,因此每ㄇ年都會有獨特的神明節慶文化。每年一有節慶活動,總會有壯觀華麗的大排場,例如:三年一科的西港香、以及一年一次的文化季活動,都是讓在地居民能體驗這樣具有意義的特殊文化,更能讓國內外觀光客能參與其中,一起保持著敬畏神明的心,將傳統節慶文化傳承下去! 3.常民生活體驗 養殖魚路體驗 鹿耳社區依然流傳著先前漁夫捕魚以及養魚的技術,在這些技術中最為特別的數魚苗時唱的歌曲,讓數魚時相對好記多,還有運用鱸魚栽來捕獲近沙灘的魚貨,雖然隨著時代的演進這些技術逐漸減少,也越來越少魚會游進沙灘,響當然而這些技術也因為這些因素而逐漸流傳,而此活動的目的在於不讓這些技術因而失傳,讓民眾體驗這些過程從計算、養殖、放養、捕獲到料理這些都是一道辛苦的流程,讓父母帶小孩來體驗,讓他們不在挑食同時也可以享受著這段時光,讓小孩也可以留下美好的回憶。 4.常民生活體驗 龍舟體驗 鹿耳社區也有著自己的龍舟隊,在7、8 月時,便會舉辦龍舟體驗讓旅客參與這段過程中體會著划龍舟的吃力感,滑累時乘坐在龍舟船上休息吹著涼爽的海風,看著旁邊養殖的鮮蚵,以及吃飽了正開心跳躍的虱目魚,真是讓人目不轉睛相當有趣,上岸後還有冰涼的茶水與餐點,帶給大家享用,讓大人小孩不會忘記這趣味的一天,動作滑得比他人慢,滑累了看著虱目魚的蹤影,精采回憶,這就是我們鹿耳社區的龍舟體驗。
屏東東港青年壯遊點
說到大鵬灣和黑鮪魚,你一定不用思考就能說出「東港」兩字。 屏東東港除了是全台知名的漁業重地外,更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和在地獨特的王爺信仰。 透過邊學邊旅行,瞭解大鵬灣一帶的生態介紹,體驗手作傳統美食,讓東港這個漁村小鎮,帶給你無限的夏日風情! 1.漁村日常導覽 實際體驗東港漁村作息,從魚市場的作業觀察市場運作,攤販進貨、批貨狀況及市場各類漁獲的處理方式,並認識現場當季漁獲、養殖魚類。 2.在地歷史探尋 透過東港延平老街導覽認識東港從清代到現代的發展歷程,認識迎王由來與信仰,了解東港整個信仰發展脈絡。 3.漁村飲食文化 透過各季節漁獲認識東港漁村,藉由不同季節漁獲認識當季限定相關知識,並實際料理品嘗,也藉由飯湯認識東港迎王平安祭典與常民生活的樣貌發展。
臺南社區體驗青年壯遊點
一年開始,你是否還記得自己在過去的時光中,曾經留下什麼令你值得回味驕傲的故事呢?你是否已準備好在新的一年為青春增添一筆不凡的紀錄呢?青春不留白,用親身走訪臺灣這片土地的方式來豐富你的青春記事吧。協會活動將逐一的開放,打造量身訂做的遊程,有豐富的文化、部落體驗、生態教育和有趣的DIY,喜歡就趕快來報名參加喔~ 1.探索平埔族文化 除了透過歷史課本外,你對平埔族的了解有多深呢?又有聽說過哪些分辨是否為平埔族的傳說呢?臺南社區體驗壯遊點帶你進入前進臺南,不再只是到各景點拍拍照,而是走訪平埔族的生活痕跡,深度了解西拉雅族的神秘文化 活動中將帶領學員進入佳里北頭洋部落,展開平埔族文化之旅。 2.製糖文化體驗 糖業始自荷蘭東印度公司對台灣的經營,也曾是清治時期台灣的經濟命脈,在以前日治時期糖產的工業化,標誌了台灣產業治理模式的現代化。因此,糖業是殖民政策和資本化所運作出來的現代化代表,它的影響是全面性的,全台幾個糖業重鎮可說是台灣的「殖民現代性」的標示。臺南製糖產糖的歷史從荷治時期便開始發展,後來更在清治時期成為臺灣的經濟命脈,也象徵著台灣殖民文化的背景故事。總爺糖廠、蕭壠文化園區都是代表性的製糖文化景點,其中蕭壠文化園區為早期的「佳里糖廠」,園區內除了保留了當時糖廠小火車的軌道,還能體驗製糖的樂趣,清幽的環境也讓人感到格外放鬆。而延平社區早在兩百多年前就有利用糖廍製糖的產業,這項傳統技藝幾乎失傳,目前社區已將這項技藝恢復並且讓更多人知道這項技藝。 活動中,會帶大家認識糖廠的文化,製作小關卡將歷史結合遊戲,帶大家可以有趣的認識歷史,以及到延平社區體驗手工黑糖製作,了解社區與糖業的關聯。 3.深入鹽業文化 此行程是以鹽作為主題的行程,看看以前濱海地區的曬鹽場,除了有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還有過去台灣最大的曬鹽場-七股鹽場,探討鹽業的興起與沒落、鹽業的轉型。以及現今政府為了延續曬鹽產業文化的精神,將鹽場復育,成為休閒觀光的景點,結合離岸沙洲及潟湖構成的沿海濕地自然地景。 井子腳鹽田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七股鹽山原是七股鹽場的曬鹽堆置場,曬鹽經長年置放後自然結塊,質地極為堅硬,也是台南七股區的知名地標。 活動中,帶大家了解瓦盤鹽田遺址、七股鹽場,以及體驗曬鹽的過程。
嘉義大林青年壯遊點
大林區域富含在地特色與能量,除了特色文化外還有豐富的友善農業體驗,因此協會與在地青年團體「大林好」合作,將在地民俗、文化、生態融合至親子活動裡,並邀請不同領域的講師參與設計內容,同時搭配周邊特色店家,讓大林地區形成大小朋友皆宜參訪的好場所。 跟著我們一起體驗大林吧(❁´◡`❁) 【泰成中藥行】 體驗傳統中藥文化特色,依照節氣辦理對應之茶包DIY,並針對參與對象辦理相對應之講座 【萬國戲院/翹嘴秋茶店仔】 透過走讀與展品操作,認識大林小鎮唯一保存完好的戲院與茶店,帶領參與者認識大林風華的那段歷史時光,也讓更多人了解過去娛樂產業文化、背後的故事與娛樂產業存在之必要性。 【梔子花體驗】 體驗在地社區獨有的梔子產業,從農場到餐桌、從說菜到用餐,將五感體驗融入此次活動中,讓參與者了解梔子花產業現況,認識與品嘗在地食材之特色。 【夜觀諸羅樹蛙】 夜觀嘉義特有種-諸羅樹蛙,由農友帶領大家親自走進竹林裡,找尋綠色精靈-諸羅樹蛙並親自解說,實踐生態教育。 【鳳梨體驗】 國民水果-鳳梨,大家對它並不陌生,但是鳳梨怎麼挑選才好吃?噴過生長激素的鳳梨長怎麼樣?友善種植的方式與傳統慣型農法的差別?鳳梨怎麼採、怎麼削?農場主人將親自帶領大家認識鳳梨,以上的答案來農場裡就能親自體驗並得到解答,透過走入鳳梨田到餐桌品嚐,實踐食農教育精神。 【水鬼文化】 大林在地獨有,因為某段歷史導致水鬼文化產生,它背後有什麼故事?透過實境解謎的方式將帶領參與者認識大林水鬼文化,透過遊戲認識在地歷史與文化。 【吳家蜂場】 吳家蜂場位於大林三角里五百年茄冬樹下,是與林青霞樹相伴的養蜂場,農村的環境孕育出甜美的蜂蜜,有豐富的蜜蜂生態與純淨的蜂蜜,透過農場蜜蜂解說與品蜜,實踐生態教育。 【大林糖廠】 民國四、五○年代,台灣的製糖產業在經濟建設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這時期也是糖業最興盛的時期,大林糖廠在當時帶動了嘉義地區的發展,大林彼時成為嘉義經濟最繁榮、人文素養最高的地方。隨著時代變遷,糖業逐漸沒落、外移,大林糖廠現在也變成了居民與遊客吃冰、乘涼的地方。 【大林自行車步道】 大林腳踏車步道以糖廠為起點,全長7公里,沿線串起大糖里、湖北里、三村里與三角里四個社區生活圈,沿途可以看到大林特產:稻田、竹林、鳳梨園,還有台鐵火車從頭上經駛而過的體驗。 【成都旅社】 成都旅社是3棟連結為一大棟的長型街屋建築,建築外觀擁繁複技術製作的鐵件及窗花,特別在3樓小房間設計轉軸可打開的鐵窗花,隱藏過往躲避警察查緝的小心機,充滿故事及趣味性的歷史痕跡。
屏北部落青年壯遊點
屏北有許多豐富的部落文化,地磨兒(timur)部落源起於人、神所選定的幸福美地,陽光灑落的大武山群中,大地的聲音隨炊煙升起仰天一望,是人間與上天交會,互打招呼。 到屏東縣線上的「屏北旅遊」走一遭,將從頭到尾對排灣族有著嶄新視野的看見,藉此由衷真切深入部落、感受部落並貼近部落! 1.貼近部落文化 經由部落導覽,聽聽耆老們述說充滿神秘氣息的祖靈故事,了解部落族人是早期沒有文字記載時,如何運用圖騰雕刻來留下文化及象徵了什麼意義。 2.屏東部落生態體驗 透過原住民工藝體驗使學員實際參與製作琉璃珠、月桃葉編織、皮雕等工藝品外,近一步加深對原住民文化的認識,拉近與部落的距離。透過親身參與,了解原住民藝術之美! 3. 石板屋工法 提到部落藝術,除了琉璃珠、雕刻外,怎麼可以不提到石板屋藝術!冬暖夏涼的石板屋是由一片片交錯的石板所砌成,是原住民的特有的建築工法及建築的美麗作品,呈現原住民的經典工藝、文化、智慧與生活態度,更被譽為是會呼吸的房子!
臺東初鹿窯實驗青年壯遊點
臺東縣布送學會位於臺東縣卑南鄉初鹿村,長期與在地工坊合作,推動性別平等,並為部落婦女、新住民等弱勢族群提供就業機會。 民國99年學會攜手臺東縣政府及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成立臺東窯藝文化園區,透過職涯訓練、國中教案與長青學習,培力在地居民與部落藝文發展,領域涵蓋陶藝、編織等手作技藝。
宜蘭樂巴漾青年壯遊點
樂巴漾(lpayang)是泰雅語的沖積平原之意,寒溪前人遷移至此看到蕃社坑溪在山角沖積的大平原就稱之為lpayang, 世居於此的寒溪人也就稱此地為lpayang,導覽活動程結合寒溪特殊日據時期殖民歷史,部落融合日本及泰雅語的殖民史,包含不同於傳統泰雅族的聚居形式及語言文化,形成一新獨樹一格的語言及生活型態,透過部落導覽帶領學員了解殖民對部落的影響。 除了對殖民史的議題學習之外,也與「小董山間野炊」合作,小董將從小父親教導的山裡狩獵經驗與泰雅文化結合,開發野外求生技能與泰雅文 化的特色體驗行程,從認識寒溪部落開始,帶領遊客探訪森林步道野生 動植物,到溪谷邊學習泰雅族抓魚的傳統智慧,自然幽默的解說風格總 是能讓遊客哈哈大笑,不管是一天山間野炊遊程,還是兩天一夜的山徑 野營探險,都讓遊客收穫滿滿印象深刻。小董的太太則將婆婆傳承給她的泰雅手藝加以創新,推出「Yata的部落餐桌」,把野菜的故事、野溪烤魚的場景搬上桌、生山豬肉壽司、烤山雞等,創意美味大獲遊客好評。
宜蘭經驗實驗青年壯遊點
►宜蘭經驗|玩轉城市治理,感受宜蘭魅力! 你想深度認識台灣嗎?你渴望一趟充滿意義與體驗的探索之旅嗎?「宜蘭經驗」從城市治理故事到豐富的自然文化,帶你深入宜蘭,發現前所未有的旅行視野與公民行動力! ►探索空間設計與人的互動之旅 踏上宜蘭縣政中心、新舊城區,在專業達人的帶領下,從實際案例中看宜蘭的公共空間如何巧妙融合在地文化與民主自由,啟發你對城鄉發展的想像。 ►親近自然,創意手作 來到陳定南紀念園區,不僅有深度導覽,還可用在地素材進行手作體驗,製作屬於自己的回憶,感受自然與文化交織的宜蘭特色。 ►反思學習,激發公民行動力 活動中透過深度討論、共創共學,讓你有機會與其他青年一起思考未來發展,將自己的觀點轉化為具體建議,激發你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 ►觀察農田生態,認識平原生態系 探索三星鄉的農田,尋找生活其中的小生物,摸索人類與自然的共存法則,體驗真實而充滿趣味的農村日常。 ►串連世界,實踐永續發展 我們的行動不只在地方,更連結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透過實地探索,讓你體驗文化保存、城市治理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發展,鼓勵跨域思考,培養全球視野。 立即報名!讓宜蘭經驗的故事成為你的助力!
宜蘭三星青年壯遊點
一日遊行程 13:00~13:30三星大洲車站集合 行程特色簡報及注意事項介紹 13:30~15:30午餐自理(大洲車站) 林鐵歷史導覽,火車拼裝,學習地圖闖關 以城市尋寶的方式設計出大洲車站的解謎活動,透過解密尋寶加深認識大洲故事。 故事架構:離鄉多年的遊子,為了取得爺爺留下的神秘遺產,回來進行一系列的解謎活動,以爺爺年輕的故事與腳步,帶著遊客體驗早起大洲村民的生活體驗,最後得到拼裝火車。火車蘊含著濃濃的鄉愁與三星發展的痕跡。 15:30~18:00單車漫遊安農溪(大洲車站至落羽松秘境來回) 公益服務,淨化河川撿垃圾換下午茶 拍照打卡換電子明信片 分洪堰與安農溪生態介紹,行健有機村 落羽松秘境旁的草原享用下午茶,設計簡單活動。 18:00結束行程,分享心得與回饋 行程活動費用包含: 大洲尋寶遊戲(含鬥火車兩人一台),單車加下午茶,旅遊責任保險 -------------------------------------------------------------------------------------------------- 兩日遊行程 Day1 13:00~13:30三星大洲車站集合 行程特色簡報及注意事項介紹 13:45~15:00蔥寶寶三星蔥休閒農場 採蔥 在下田採蔥的過程中,戴上斗笠、穿上雨鞋,感受泥土的鬆軟芬芳,農場的導覽老師不只教你如何拔蔥,還會告訴你農田裡的生態故事,這些農村中的小常識,總是會讓來自都市的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 洗蔥 你會煮飯,但你知道要如何洗菜嗎??將剛採收的青蔥放到洗蔥池,葉菜類的作物該怎麼洗,什麼地方最容易殘留農藥, 怎麼做才能維持蔬菜的原味及清脆,又可以洗去不該被吃下肚的附加物,這可是喜歡料理的朋友必學的技能。 蔥油餅DIY 最讓人期待的就是動手做農場的招牌「三星多蔥餅」,跟著老師一起揉麵粉,加入新鮮清脆的蔥花,撲鼻而來香味在餅還沒下廚去煎製食,就讓人口水直流,製作蔥餅的過程也不難,全程都有老師在旁邊指導協助,是一個讓吃貨能夠簡單展現自己手藝的好機會。 15:30~17:00農事體驗 達人帶領進行農事體驗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在地農民親自教學如何依照傳統農業步驟及搭配24節氣去作田野體驗。 翻地,栽種,植苗,除草、蟲,曬穀收成。 在不同季節設計不同活動,集結生態教育,農事技法,活動體驗,寓教於樂。 目前作物設定為:三星蔥,火龍果,稻米。 17:30~21:00煮飯,晚餐,夜間活動 夜宿大洲車站 晚餐依照當季食材料理,可由學員分工 體現早起農業社會的家庭分工精神。 Day2 08:00~10:30早餐,單車,買菜,大洲尋寶 以城市尋寶的方式設計出大洲車站的解謎活動,透過解密尋寶加深認識大洲故事。 故事架構:離鄉多年的遊子,為了取得爺爺留下的神秘遺產,回來進行一系列的解謎活動,以爺爺年輕的故事與腳步,帶著遊客體驗早起大洲村民的生活體驗,最後得到拼裝火車。火車蘊含著濃濃的鄉愁與三星發展的痕跡。 公益服務,淨化河川撿垃圾換下午茶 拍照打卡換電子明信片 分洪堰與安農溪生態介紹,行健有機村解任務取得午餐食材 10:30~12:30午餐準備 在活動中會給予任務去購買在地食材,並由學員分工一起烹調 12:30~14:00與教養院共進午餐 三星教養院是一間與伊甸園合作的社會福利機構, 在行程內由學員準備餐食跟教養院裡的老人孩童共同享用 分享生活快樂的經驗與給予陪伴。 14:00~15:00下午茶時間與活動回饋 一邊品嚐塍畦精製的手作下午茶點, 一邊分享感想與建議 透過兩日在三星的活動,更認識三星社區的歷史與文化發展 可以給予在地發展的建議與心得感想的宣傳 行程活動費用包含: 大洲車站住宿,蔥寶寶活動,農事體驗,兩餐食材,大洲尋寶遊戲(含鬥火車兩人一台),安農溪單車附下午茶,旅遊責任保險
宜蘭市場青年壯遊點
走出宜蘭火車站,不向左也不向右,直直走來到宜蘭最大傳統市場宜蘭市場。 跟著市場達人<來宜蘭迺菜市場>,從逛菜市場走進宜蘭在地生活文化,參與買菜任務品嚐宜蘭私房小吃,拜訪市場攤家向職人學習走作。 接著搭公車前往礁溪阿嬤古厝農村生活學習,跟著音樂走進一群青年人活化古厝的農文創故事。 最後,再前往水牛學校牽牛,體會被牛拉著走,與牛牛培養默契。
宜蘭頭城青年壯遊點
「頭城社創『街』軌國際」串聯頭城古樸小鎮與樂活漁村,以「悠遊老街漁村X放眼國際視野」與「數位工具X文化體驗」作為本次宜蘭頭城壯遊點特色,透過舉辦社創小旅行,推廣頭城職人的同時,鼓勵青年朋友深入頭城在地,探索職人在頭城「身愛頭城,心繫永續」的行動、運用社創模式立足頭城的故事。 悠遊老街漁村X放眼國際視野: 以職人技藝和文化底蘊為基礎,將導覽結合職人技藝工作坊,帶領青年朋友深入了解頭城今昔脈絡與共融之景;邀請移居者分享他們在漁村一帶的生活及發展和對海洋的喜愛,進而實踐保育生態的理念,鼓勵青年除了認識在地特色,亦能提升視野從移居者角度看見頭城國際化的一面,並親自為保護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 數位工具X文化體驗: 藉由社創小旅行,親自在頭城趴趴走,體驗頭城日常,並透過完成特定任務以逐步了解職人的社創模式與創業故事,認識相關SDGs指標。此外,鼓勵社創小旅行的參加者加入金魚厝邊Line@,運用我們所彙整的在地資源,有助於小旅行體驗後,想多接觸職人相關工作坊或活動,皆可透過LINE@得知最新一手消息並預約報名,體驗猶如生活在頭城的輕旅行,又有機會接觸頭城創業模式百態,加深認識地方創生的概念,充實重視永續目標SDGs的內涵。
金門烈嶼青年壯遊點
善用當地的資源和地方組織,串聯居民、在地青年,結合聚落的文化特色,設計規劃具有地方文化價值的導覽及體驗活動,讓參與者更深入地了解從農業時期、軍管時期、戒嚴時期、開放觀光在地文化,珍惜當下、覺察自我社會責任。 更容易理解離島「烈嶼」經過農業時期、軍管時期、戒嚴時期、開放觀光歷史脈絡與文化軌跡,藉此也讓參與者對離島聚落過去生活方式產生敬畏之情,珍惜當下。學習居民、在地青年如何有效運用在地文化資源重生、創新方式,讓大家認識在地文化、認同在地文化重要性。 達人導覽:透過在地人專業解說與導覽,了解聚落民俗風情與歷史文化。 景點探索:探索八百多年宋代古井、欣賞媲美世界襲產「林天助」大師廟宇連環壁畫。 食農教育、實作體驗:透過認識、體驗從農業時期將在地農作物「露穗」運用在生活飲食、生活用品庶民生活記憶。 聚落襲產文化體驗:聚落現存縣定古跡「東林東井」打水體驗、「佛祖宮」連環壁畫彩繪的聚落生活型態。 行動劇展演:以個人行動劇場展演,了解在軍管時期、戒嚴時期,離島「烈嶼」島民在島上的戰地生活文化。
澎湖湖西青年壯遊點
藉由活動的體驗了解人類與環境的相輔關係,進而尊重自然與愛護食物,跟著達人親自去感受里海居民的生活型態,以及在地人如何以里海精神去守護,人類如何從里山-里海獲得的各種資源,供給服務能夠永續供應的重要機制。藉由活動的體驗了解人類與環境的相輔關係,進而尊重自然與愛護食物,跟著達人親自去感受里海居民的生活型態,以及在地人如何以里海精神去守護,人類如何從里山-里海獲得的各種資源,供給服務能夠永續供應的重要機制。 1.透過導覽解說讓參加活動的伙伴,能深入體驗農漁村的過去歷史與前人的 經驗與智慧。 2.透過在地職人與青年、學習地方知識學、食魚教育、農漁事體驗。 3.希望透過跨域合作達到推廣在地特色、海洋教育以及文化體驗的目的
馬祖津沙青年壯遊點
本壯遊點將以遊戲化學習結合地方設計的思維出發,於遊程中結合閩東文化、海島文化、戰地文化於走讀中,加入福州母語教學和馬祖黃金餃實作體驗,並於過程中參與澳口微淨灘活動,讓來體驗的旅人變成津沙真正的家人,期許透過永續旅遊的標準讓本壯遊點展現越在地越國際的社會影響力。
金門青年壯遊點
金門位於福建省東南方的廈門灣內,是一座美麗的海上公園,也是保衛臺海安全的英雄!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到臺灣後,開始實施戰地政務,使金門籠罩在這軍事禁地的神秘色彩長達40年。 基於它特殊的歷史背景,金門保存了許多自然與人文資源,快一起跟著金門壯遊點來趟深度的閩南文化之旅! 1.戰地文化 金門壯遊點帶你走訪馬山觀測所、山后民俗村、獅山砲陣地、翟山坑道等歷史景點。其中獅山砲陣地又名震東坑道,位於山后民俗文化村後的獅山,是現今僅存的坑道式榴彈砲陣地。再一起看看當地著名的砲操表演,流利的演繹砲彈發射的過程,伴隨著鏗鏘有力的答數與整齊劃一的步伐,體驗金門獨特的戰地文化! 2.閩南與僑鄉文化 金門早期移民多來自漳、泉兩州,當地建築及風土民情大多便沿用閔廈古風。其中水頭聚落可說是金門最具代表性的閩式建築與銃樓,水頭又名金水,位於金城鎮的西南隅,是個以黃姓為主的多姓聚落,也因為它鄰近水頭碼口,早期就是金門與廈門之間的交通要點,保存的閩式建築與洋樓也是全島最多、最精美的。 3.金門在地特色小吃 都來到了金門,當然不能錯過地方美食,諸如廣東粥、油條、石蚵、麵線、蚵爹、酒醩牛肉...等特色在地小吃。 4.山海活動體驗 徒手攀挑戰金門陡峭的太武山花崗石石壁、輕划SUP或是獨木舟徜徉在古崗湖畔,或是人數足夠時來場英雄島的漆彈大戰...,這些都是金門壯遊點的新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