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青年壯遊活動報名
壯遊點巡禮
提供青年全年度常態性且深度的在地服務,每個青年壯遊點都有豐富的在地生命故事等你來探索體驗學習
新北三芝青年壯遊點
1.食農教育的知性之旅 透過五感的沉浸式體驗,建立人與香草、土地的互動關係。了解飲食的根源,傳承飲食的文化,將食農教育成為日常生活的實踐,進而改變對環境友善的食物的消費選擇。 2.探索式旅行,成為有故事的人 與來自不同生活圈的夥伴,在旅途中認識交流,在過程中設計了一些對話的主題和內容,讓大家在相處的過程中,透過彼此的故事成長,並且有機會將這一份情誼帶回到生活中。 3.關注公共議題 將生態環境、多元文化、文化保存等公共議題結合遊程,從五感體驗引導參與者主動性的對議題探究、分析與思考,從而培養對生活情境問題的分析與解決能力,進而習得所需技能、建立開放與追求共好的價值,並展現具體的行動。 4.市場學的生活智慧 市場,不僅僅是食材集散地,同時進行許多生活智慧、專業知識的傳遞。走一趟菜攤,便懂了節氣食材的挑選指南,肉販們信手捻來的禽肉解剖術,每一個菜市場,因著大家的協作,也就成為了地方智庫的所在。
新竹芎林青年壯遊點
1.活動地點的自然谷環境保護公益信托基地是第一個由民間發起,以國民信託方式集資,推動保育低海拔森林生態、自然生態教育、擴大生態保育面積為目標的場域。十年來的經營,恰好是最好的示範,每個人民都可以為環境做出貢獻。 2.自然谷的攀樹活動自2005年迄今,是國內攀樹活動執行最悠久的場域,其繩索攀登技術均以雙繩索來確保安全。亦是培養學員風險評估,落實自主安全觀念建立的典範。 3.自然谷內以繩索攀樹技術架設了許多貓頭鷹人工鳥巢(巢箱)與飛鼠巢箱,目的在觀察與研究生態之用。透過活動也將引導學員認識貓頭鷹、飛鼠等的生態故事,了解攀樹技術在樹冠層生態調查與研究的應用。 4.將攀樹活動結合探索教育,捨棄 第一步驟、第二步驟… 的填鴨 解說方式,而採用引導的探索教育模式,帶領學員從觀察開始,找尋線索,並在有雙重確保安全之下,動手嘗試驗證答案。 5.攀登的是北台灣最老的百歲芒果大樹。活動將分享芒果奶奶充滿故事的生長過程。也透過活動引發學員反思,樹木不但為人類提供分分秒秒呼吸的氧氣,好吃的水果食物,也是有趣好玩的所在。樹木對森林生態、水土保持更是無比的重要。從中誘發學員感恩與保護樹木的心。 6.五感山林探索(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體驗。在森林步道上,透過各種感官遊戲,學員嘗試去使用,例如: 矇眼,當不用視覺看世界時,世界將會是如何的樣貌!遊戲的模式讓學員都欣然投入,更重要的是,也了解到自身的感官敏銳度,甚至重新活化,從認識自己開始,實踐了知己知彼的過程。 7.過夜活動,需要青年自行炊煮,可以結合學校課程,如火的運用、繩結、校外教學、隔宿露營、童軍課程、生態志工、樹冠層生態等的活用。 8.過夜活動的三餐是自行炊煮,可以創造對在地農產品的需求,產生從泥巴到嘴巴的食農教育活動,也增加芎林鄉小農的蔬果銷售。 9.開發在地課程與教案接軌在地的特色活動,如桐花季、螢火蟲季、海梨柑花季產季等,與在地社區共好。
桃園龍潭青年壯遊點
三洽水壯遊點特色 一、山林與農業交織的探索場域 三洽水擁有豐富的自然地貌與農村環境,活動結合無痕山林課程、無具野炊、火龍果盆栽教育與小雞互動體驗,讓青年在山林中學習、在農事中實作,感受土地的生命力與永續價值。 二、在地文化與米食智慧的深度導入 透過三洽水人文導覽與牛汶水米食製作,青年得以認識客家文化、節令飲食與地方故事,培養文化敏感度與地方認同感。 三、青年探索與自我成長的行動場域 活動設計強調探索、合作與創作,包含團隊挑戰、自然觀察與壯遊紀錄創作,鼓勵青年主動參與、表達自我並與社區建立連結。
新北林口實驗青年壯遊點
臺灣是個多山的國家,我們希望能將戶外探索教育影響擴大到青年階段,使青年能透過壯遊課程學習山林知識,並在我們的陪伴下嘗試深入山林,在大自然的白噪音中靜下心傾聽內心、認識自我。 我們位於林口的教育基地,將為壯遊青年提供山林安全能力養成課程,以及兩階段的登山技能實際地形訓練,分為單日及過夜兩種課程,使青年透過循序漸進地學習,並有多次於山林內實際操作各項登山必備技能的機會,透過不斷練習及多次與專家討論的時刻,能熟悉內化各項技能,使其具備自主登山能力,使青年更加深入認識家鄉及台灣這片土地。
臺北蝙蝠青年壯遊點
蝙蝠是唯一會飛行的哺乳類動物,也是傳統中代表福氣的動物, 時常可在傳統建築雕飾中發現蝙蝠的存在,然而因歐美吸血鬼文化的渲染, 使得蝙蝠福氣的印象轉而成為了恐怖的代表。你對蝙蝠的印象是什麼?又對蝙蝠了解多少呢? 蝙蝠青年壯遊點結合蝙蝠保育、文化及研究,要帶你到賞蝠點探訪蝙蝠的文化與棲所, 在不干擾牠們的生態作息下,一探究竟蝙蝠的祕密世界。 1. 從古蹟認識蝙蝠 進入臺北市林安泰古厝、孔廟與大龍峒保安宮等廟宇古蹟, 透過解說蝙蝠的生態、歷史與廟宇中圖騰雕刻的意涵,讓你也能輕鬆成為蝙蝠文化專家! 2. 獨家蝙蝠救援課程 每年都有許多蝙蝠因為種種原因而掉落地面, 掉落後可能引來許多危險(掉落後的蝙蝠可能種種的原因而導致死亡)。 想伸出援手,用對方法才是關鍵!活動包含教授蝙蝠生態與救援課程,當遇到受傷的蝙蝠時能夠助牠一命。 3. 尋找四股高頭蝠 每年春末夏初,嘉義縣東石鄉四股社區都會有一群高頭蝠來訪, 透過漫遊四股社區及鰲鼓溼地,從棲息地認識蝙蝠,更能深入體會蝙蝠文化的奧妙。
新北石碇青年壯遊點
1.深坑石碇低碳導覽 搭程795台灣好行,前往新北山線深坑X石碇區-為昔日泰雅生存領地,原民沿著溪流活動,從大自然裡取材維生,例如深坑四寶平埔橋、石碇番仔坑十八重溪等等,等橋梁與在地古地名,都可發現原住民百年前的生活軌跡。 2.以壯遊為鏡可以得勇氣 深坑、石碇一帶過去為泰雅族的居住地,我們追隨泰雅族祖先傳統步伐,嘗試重新成為此地的泰雅族勇士,勇士也是泰雅族的傳統精神,此刻帶著一把勇士必備刀具進行一場重現清朝時期原民活動的壯遊。 透過壯遊體驗泰雅族的生活足跡,不僅是深坑四寶,還有諸多能被獵回的記憶,並且重現就地取材的傳統。 認識地方知識,解題厭世追尋人生的意義,看看螢火蟲書屋志工們,拾荒淨山也能建立人生新高度。 3.綠色蔬食、食材體驗 石碇農民選擇當季蔬菜種植,收成後便會提著菜籃到社區販售,提供附近居民有機無農藥的食物,讓學員直接向農民買菜,一同構思創意料理、食材食在地,例如鼠尾草辣漬柑橘、玉米葉子烤布蕾、泰式辣味櫛瓜沙拉等等。 再者石碇山林中有滿滿的月桃樹,過去泰雅族人將月桃運用在食材上,例如月桃薑醃肉、月桃飯、花葉涼拌,今日也有將月桃研發成香料的作法,以傳統食材創新為破落的山洞外展開食材設計心的對話。
雲林古坑實驗青年壯遊點
結合青年行動、街區走讀、農村生活與在地產業,與「創樂子生活學苑」合作,引導青年深入地方、累積成長經驗。 1. 青年行動:培養組織與解決問題能力,從地方議題發掘到行動實踐,強化團隊合作與跨領域合作力。 2. 街區走讀:探索地方歷史、建築與文化,體驗街區變遷,培養觀察與敘事能力,轉化為地方故事。 3. 農村生活:體驗農村飲食、節慶與生態,理解地方文化與現代化挑戰,深化社區認同與情感連結。 4. 在地產業:參訪特色產業,了解技藝傳承與經濟發展,思考創新模式,促進產業與文化融合。
南投茭白筍青年壯遊點
在夏日微風吹拂下,來趟美人腿泡菜的故鄉埔里,穿著蛙裝、戴著斗笠,穿梭在茭白筍田間,感受冰涼清澈的泉水 、傾聽周遭的蟲鳴鳥叫,於休閒農場中享受採筍的樂趣,一起體驗悠然自得的鄉野風情吧! 1.筍農體驗趣 穿著青蛙裝體驗獨家的採筍樂趣,體恤農夫的辛苦,進而珍惜得來不易的食物。另外還能DIY客家風味美人腿泡菜,在自然環境中體會手作的浪漫,打造健康歡樂的饗宴,享受幸福美味的樂趣! 2.白魚保育 透過參觀生態復育池,帶你一窺認識台灣特有種「台灣白魚」,了解保育的重要性,增進生態保護及環境教育的知識,一同打造人魚共好的生活環境。 青年 壯遊 台灣 領略台灣之美,在年輕的生命旅途中,挹注美好回憶。
臺中梨山青年壯遊點
梨山部落【Slamaw】梨山是從西部到東部的重要轉運站,也是中部橫貫公路開發最早、最熱鬧的風景區。 梨山位處2000公尺的高山地區,由於地理位置,更保留了許多原住民部落的自然資源與純粹風貌。 臺中梨山壯遊點帶你邁開腳步,體驗除了高山特有的主題行程,泰雅原民文化及臺中母親之河-大甲溪溯源也是活動特色之一。快一起看見梨山之美,發現部落美學,探索在地生活面貌! 1.部落深度尋根 梨山擁有四大部落:梨山部落 、新佳陽部落 、松茂部落、環山部落,豐富的泰雅文化,藉由原住民人文、語言、音樂、舞蹈等特色,來尋找歷史的痕跡、尋訪櫻花鉤吻鮭,帶你認識最全方位的泰雅部落! 2.自我體能大躍進 在高海拔的遊程中,走訪獵人步道、希利克步道等特色景點,讓你在欣賞美景時,也同時提升大大自我體能。透過雙腳步行與攀爬,實際感受大自然的溫度,成為山野中的體能冒險王! 3.在地文化DIY 梨山孕育出各種高優質的農特產品,廣受歡迎的梨山茶就是產自於海拔1450至2500公尺之梨山茶區之高冷茶菁,經由解說教學,從採茶、製茶、焙茶等茶相關製作過程,帶你手把手體驗一輪。另外也可在從自然中取材,撿拾在地小落果製成泰雅小獵人飾物,讓自己跟當地文化更靠近!
臺中太平青年壯遊點
臺中市太平區內有近百分之八十的面積都是山坡地,區內的大橫屏山的地震風貌更是特別的頭嵙山層。 除了有山林、河川等迷人景緻外,這邊的植物、生物、昆蟲種類更是多樣化,超適合喜歡生態大冒險的你前來探險一番! 1.溪流冒險從太平開始 沿著小溪溯溪直接親近大自然,由達人導覽戶外溪流、生態導覽,體驗刺激的溪流冒險,面對面觀察沿岸生態,了解戶外溪流地質的重要,在短短的活動行程中輕鬆成為冒險家和地質學者! 2.太平藍染工藝 過去茅埔地區栽種香茅及藍染原料大菁、小菁等植物,太平壯遊點將帶你製作植物染及藍染手作方巾,以輕鬆有趣的方式激發自己的創意,也能認識當地香茅及大小菁種植的故事和發展。 3.到蝙蝠洞探索趣 蝙蝠洞位在太平區頭汴坑風景區,是早期為了灌溉農田,利用人工方式所開鑿的渠道。經歷了一連串的風災及大批遊客的破壞,蝙蝠洞水源枯竭、大批蝙蝠全數飛走。近幾年為了活化蝙蝠洞,重新美化周圍環境,邀請你一起深入了解蝙蝠洞的故事,讓蝙蝠洞風華再現!
臺中石岡青年壯遊點
臺中石岡是傳統的客家庄,壯遊點活動以「五感體驗」為特色,透過走訪各式客家建築、聞聞四季盛產的香甜水果、仔細聆聽蛙鳴與大埔音臺灣客語、享受在地媽媽所準備的客家特色美食及和童玩達人學習製作童玩,帶領你在石岡留下最深刻的美好記憶。 1.春遊石岡蝸牛趣 石岡依山傍水,沒有高山峻嶺,只有非常適合親近的淺山,許多條步道在石岡的山林裡蜿蜒著,地理師說南眉這塊土地像蝸牛的頸,南眉社區正積極打造一個蝸牛社區。 春季壯遊,活動主打「石岡蝸牛趣」,本活動將帶領青年朋友,沿著電火圳而上,探訪南眉蝸牛聚落,這裡有豐富的生態、人文歷史,讓我們來認識電火圳的生態、南眉聚落及學習簡單的種子DIY吧。 2.夏日石岡賞蛙趣 石岡區以農業為主,水利設施特別發達,現有「八寶圳」及「電火圳」;其中電火圳為發電用的「川流式發電廠」,於民國11年運作至今,是大甲溪水系第一座發電廠,也是石岡活的「文化資產」,而長2.6公里的電火圳旁,有一條巡圳用的步道作為推動石岡地區「生態旅遊」動線。 夏日壯遊活動主打「生態體驗」,白天漫步在電火圳步道上,避開炎熱的日光,感受沁涼的兩圳水流,並體驗有趣的生物多樣性的互動,藉由兩圳步道的動線,與竹藝昆蟲達人「徐哥」相約在客家文化館進行竹藝生態昆蟲DIY;夜晚則由青蛙達人郭可遇帶我們夜遊,尋找正在找伴的青蛙,聆聽一曲夏日夜晚的生態交響樂。 3.秋收石岡酸柑好滋味 石岡的盛產柑橘,除了作為鮮果販售之外,近年來,石岡的友好社團,石岡社區文化發展協會一直在推廣酸柑茶,酸柑茶利用柑橘來製作成可以久放的茶飲,它的製程費時與多工,值得介紹給來訪石岡的朋友們。 秋季壯遊活動主打「酸柑茶」,讓我們跟著石岡社區文化發展協會的伙伴,在充滿歷史意義的石岡穀倉,認識酸柑茶,體驗酸柑茶的DIY,讓大家一同感受石岡酸柑好滋味。 4.冬尋石岡鐵道趣 石岡的五分車,原為日大正元年的輕便軌道,日大正13年改建成為五分車道,運送八仙山林場的木材,民眾慣稱在平地的稱之為「五分車」,到了山上它成了「機關車」,隨著林場的伐木減少,及民國48年颱風的影響,沖毀了大部分的鐵道,於是鐵道廢棄…遺跡與歷史也慢漫地消失了。 冬季壯遊活動主打「五分車」,讓我們跟著曾住在五分車宿舍耆老的腳步,實地走訪五分車的遺址,尋找遺跡,深入了解林場文化,讓我們一起重回五分車的歷史現場!
南投清流青年壯遊點
清流部落,居民均屬賽德克族德固達雅語群(Seediq),族人自稱Alang Gluban(谷路邦部落)。 還記得電影《賽德克·巴萊》帶來的感動與震撼,卻沒機會親自體驗片中的歷史故事嗎? 來到南投清流部落,實地造訪電影拍攝地點,更能體驗在地原住民部落的人文風貌與其自然景觀,了解和平及反戰的人權概念。 1.成為一日賽德克人 透過影片導覽、部落巡禮解說瞭解原民文化,也能親自參與傳統服飾、文面、狩獵體驗、傳統射箭、苧麻編織等體驗活動,讓你走進部落,體驗成為一日賽德克族人。 2.你所不知道的霧社事件 走入南投仁愛清流部落,聽聽族人分享霧社事件後代的人文故事,並親自體驗歷史場域情境。南投清流壯遊點這就帶你了解教科書及電影以外的霧社事件,感受原住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 3. 動手玩出新創意 經由達人的指導,實地學習操作賽德克綁紮技藝、DIY幸運手織帶及設計平面傳統家屋, 激發自己的想像力及創作力,透過自己手做,更能夠體驗當地原住民族之藝術文化。
嘉義舊城青年壯遊點
嘉義舊城壯遊點創辦人「余國信」先生從18 歲就參與各項環境與社會運動,也發起多場文化古蹟的搶救。他對嘉義市的歷史、文化、社會、產業、政治都有研究與熱情,也是洪雅書房及玉山旅社的經營者。嘉義舊城壯遊點是在嘉義舊監壯遊點的基礎上重新定位與新發展! 將透過藝術文化的角度,帶你從不同面貌愛上嘉義。 1. 城市文化慢慢行 透過漫步方式,觀察嘉義火車站附近的街角,拜訪特色老行業與老建築,慢慢得深入了解在這個同時保留繁榮與質樸的可愛城市。 2.嘉義最YOUNG的老店 「南台灣最活躍的社運書店」洪雅書房是嘉義市特色的獨立書店,已經經營20年書店專賣推動台灣文史社運、鼓勵環保、小眾藝文等理念書籍及音樂,每周三的晚上七點半都有免費講座可以參加,從參觀的過程中,看看余國信先生如何展開每段的文史保存行動。 3.與木建築的深度對話 日治時期時,嘉義是臺灣最重要的木材聚集地,當時有許多日式的建築都是使用檜木作為建材。透過參觀檜意森活村、順益木材廠和愛木村,從中瞭解嘉義阿里山的林業開發史,和木建築來場深度對話!
屏東佳冬實驗青年壯遊點
§走進塭豐,感受漁村的生命力! 位於屏東佳冬沿海的塭豐社區,是一座擁有豐富漁村文化與生態特色的地方。這裡不僅有傳統漁業與石斑魚養殖,更融合了地方創生、食魚教育與生態保育,打造出獨特的海洋生活風貌!然而,這片土地曾因地層下陷與88風災面臨極大挑戰,但村民們憑藉著強韌的生命力,透過社區營造與產業活化,讓漁村文化得以延續與創新,創造出新的希望與可能。 §想更了解這片土地的故事? 來場漁村深度之旅,體驗討海文化、親手牽罟捕魚、品嚐在地海味,一起探索塭豐的魅力吧!✨ ★討海信仰 – 廟宇祭祀 大海是塭豐人的命脈,而信仰則是他們的依靠。當地廟宇承載著漁民世代的祈願與祝福,每年熱鬧的祭典更是凝聚社區的重要時刻。來這裡,不只體驗討海文化,更能感受虔誠信仰的力量! - ★海洋牽罟 & 沙窯 文化 想親身體驗傳統漁村的捕魚方式嗎?在南台灣唯一的牽罟文化體驗村落,一起拉起大漁網,感受團結合作的樂趣!活動後還能用沙窯烘烤新鮮漁獲,品嚐最道地的海洋滋味。 - ★ 地層下陷環境教育 塭豐,見證了海岸環境的變遷。透過導覽與實地觀察,了解地層下陷如何影響當地生活,也讓我們更深刻體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 88風災與淹水牆 歷經88風災的重創,塭豐人用韌性與勇氣重建家園。「淹水牆」成為這段歷史的見證,也提醒著我們,如何在環境變遷中找到與自然共存的方式。 - ★ 鹹鴨蛋大王的故事 你知道塭豐的鹹鴨蛋有什麼獨特之處嗎?當地的「鹹鴨蛋大王」傳承古法,打造出外Q內沙的完美口感,讓這道傳統美味成為不可錯過的伴手禮! - ★ 特色風味在地美食 來到塭豐,絕對不能錯過最道地的海味!從新鮮現撈的漁獲、獨門醃製的鹹鴨蛋,到低碳永續的特色餐桌,每一口都是大海與土地賦予的珍貴滋味。 - ★ 跟著我們,一起走進塭豐,體驗討海文化、學習環境知識,品嚐最純粹的在地美食! 由在地的食魚教育團隊帶領,透過沉浸式角色扮演RPG,騎著腳踏車一起探索挖掘埋在塭豐的寶藏吧! #塭豐社區 #討海信仰 #牽罟文化 #地層下陷 #環境教育 #88風災 #鹹鴨蛋大王 #屏東美食 #地方創生 #海洋永續
高雄旗山青年壯遊點
台青蕉上課囉! 臺灣曾有「香蕉王國」的美名,尤其在高雄旗山的得天獨厚的氣候與環境中,孕育出的香蕉更是極品中的極品。 旗山青年壯遊點根據不同季節的屬性,每個月都精心安排一梯的旗山小鎮香蕉體驗活動,融合在地特色與文化意涵的旅遊活動,邀請你來旗山蕉朋友! 1. 深度探索旗山 不想讓你再像觀光客般的走馬看花,透過走訪旗山老街產業,回味老字號店鋪的真材實料; 騎鐵馬穿梭大街小巷,認識旗山不同的樣貌與水圳文化; 用雙腳從旗尾山攀登至美濃靈山,高處欣賞旗山與美濃的壯麗景色, 深入旗山文化與生態,親自體驗旗山之美。 2. 香蕉文化體驗 來到旗山壯遊點,怎麼能沒與香蕉來個近距離接觸!蕉農體驗活動行程包含香蕉拓印染、 香蕉植物染、香蕉種植體驗、產業認識等,讓你帶回與香蕉滿滿的甜蜜回憶。 3.地方老產業體驗 走入旗山老街區,帶您跨時空進入日治、戰後老街風華,不再是走馬看花,而是間間走訪老街老產業,真實回味老字號的真材實料。 4.工作假期與移居體驗 來到旗山,您如果想要更長的時間進入鄉村,體驗各種生活,也歡迎加入我們工作假期的行列,移居半農半X的地方生活。
高雄內門實驗青年壯遊點
高雄市內門區素有「宋江陣的故鄉」之稱,尤其是每年農曆2月19日觀音佛祖聖誕之時,區內的各村莊都會動員所有人力參與「羅漢門迎佛祖」此一大型慶典,在其中不可或缺的陣頭,便是內門宋江陣。清朝時期,由於內門地勢險峻、四面環山,先民時常遭逢土匪侵擾,官府又因「天高皇帝遠」而難以及時保護。為維護家園安全,各村落便自發組成自衛武力,設立館舍教授、演練武藝,用以抵禦外侮。其後,因應內門紫竹寺觀音佛祖遶境,並結合《水滸傳》劇情元素,將這些武藝排演成俗稱「宋江戲」的表演形式。隨著歲月流轉,「宋江戲」進一步發展成民俗技藝「宋江陣」,兼具驅邪避煞、開路解厄與維持秩序等功能。 1.宋江陣體驗 以宋江陣中的「蜈蚣陣」、「生死對」以及武術團練作為基礎模型,搭配輕鬆風趣的教學方式,帶領遊客深入體驗在地文化精髓,感受宋江陣的熱血與團隊默契。 2.宋江陣臉譜彩繪 過去臉譜多以白色底臉譜來彩繪,這次活動則升級為直接使用人體彩繪顏料在臉上創作,讓參與者能更加融入角色,體驗更逼真的宋江陣文化氛圍。 3.羅漢餐DIY 一般遊客常吃到的羅漢餐多為現成料理,而此次體驗將從羅漢餐的故事開始,逐步介紹食材選用與烹煮方式,再由講師手把手帶領大家動手做,品嚐親手完成的傳統風味。 4.八寶丸DIY 八寶丸為內門總舖師特色菜系,我們將帶領參與者從食材介紹到DIY八寶丸,全程將由講師親自教學,最後再親自品嘗自己的手作八寶丸。 5.奔跑八寶丸 實境解謎遊程以八寶丸故事為主軸,以八寶丸的「八」為找尋食材的數量,讓參與者在三平社區透過解謎、闖關、手眼協調等體力活動找尋八寶丸食材,讓參與者更有早期先民飲食文化的體驗感。
高雄大寮實驗青年壯遊點
(1)蹲點地方,最接地氣 本會立足大寮區,與區內各單位互動頻繁,112年度及113年度陸續協助大寮社區、拷潭社區、翁園社區、溪寮社區等推動社造業務,亦進入校園,如忠義國小、山頂國小、永芳國小、溪寮國小,傳達社區林業、食農教育等概念,同時協助鳳山新住民服務中心辦理新住民認識大寮活動等,是蹲點大寮,行銷大寮的先鋒。 (2)維護、宣傳歷史建築,實際行動 共益磚窯(八卦窯)及瑞榮磚窯(登窯)是高雄市列冊的歷史建築,本會協助其導覽宣傳及場域整理的工作,114年並將推動磚窯導覽員培訓,培訓完成後,磚窯將有專責導覽人員,為居民、市民朋友介紹磚窯的種種生活及文化。 (3)復興大寮黑元寶 本會踏查本區物產,發現拷潭菱角因道路開發、農夫年齡高,近年菱角田面積不斷減少,恐怕有滅失的危機,遂致力於復興菱角事務,112年及113年與社區合作種植菱角,辦理採收體驗活動,反應良好,未來青年於中秋節後到本壯遊點者,將會安排菱角採收體驗,體驗當一日菱角農。
臺南安平青年壯遊點
安平走過了荷據、明鄭、清領及日據的漫漫時光,至今走了三百年,人文薈萃的歷史風貌,豐富的常民文化涵蓋了古蹟、建築、文物等,為安平古城披上了一層古典面紗! 1.百年廟宇風華 安平古城的廟宇眾多,其中最特別的是廟宇工藝間的差異。工藝藝師們融合了人文倫理,在木雕、彩繪、石雕、泥塑的創作中,彼此相互競爭,留下最完美優秀的廟宇藝術,帶來豐富精彩的視覺饗宴! 2.台江國家公園巡禮 台江國家公園還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像是河川、濕地、紅樹林、鹽沼等。除了地景風貌外,還有高腳屋的特殊建造來保護環境,帶你遊覽自然環境的夏日慶典! 3.微笑坤喜灣 有著三百年歷史的鯤鯓、喜樹、灣裡仍保有傳統濱海漁村的原始樣貌,早期紅磚屋牆穿插著記憶中的彩繪圖,在這裡充滿了樂趣、人情、創意及濃濃懷舊感。
臺東綠島青年壯遊點
「讓山海成為一所學校」 在課程中,我們會跟學員說,今天山/海 才是老師,我們只是助教。 因為我們相信,戶外教育的核心,是生命影響生命。 於是,我們走進山、游入海、黏在漁人、長輩旁,採集在這片山海的生命故事。 將這些故事,拼在我們的課程畫布上。 拼著拼著,啊! 好像看出了一些什麼。 課程的初衷,就這樣開始了! 以課綱的話來說 知識 需要 體感經驗的映襯 情意 需要 互動建立的關係 技能 需要 真實情境的實戰 用這個整合的框架 我們期盼將戶外課程的元素,與課綱作聚焦的對話 給學員接地氣的連結,帶著走的能力 期望每位學員,都能在山海的陪伴下 長出自己喜歡的樣子 ------------------------------------------------------------------------------- -台東縣唯一國際永續旅遊認證-Green Travel Seal -國內第一個團體旅遊產品碳標籤 -第八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 -打開漁業的黑盒子,一起經歷「從大海到你家」-連結人漁海的海洋經驗。 -引進紐澳的水域安全課程,陪伴學員從知海、親海、懂海的學習歷程。建構海域活動的「風險素養」,成為學員親海的護身符。 -覺察光的能量,透過公民科學,成為海島暗空守護者 -在夜晚的海濱,走進海洋作的夢,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與星星一同玩耍,找回海島星子的文化記憶,成為星星的好朋友。
花蓮戶外探索實驗青年壯遊點
自然能夠帶給我們心靈的平靜與力量,也是花蓮在地最大的寶藏。 花蓮的山海壯麗景色,讓我們在戶外體驗中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與希望。 本會以促進臺灣戶外教育發展為宗旨,結合自然資源與環境保護,並致力於培育戶外教育專業人才。活動類型涵蓋獨木舟、SUP、攀岩、衝浪及單車,創新之處在於將戶外活動設計為教育課程,不僅僅停留於體驗層面,更融入生態與在地文化認識的元素,期望藉此豐富參與者的身心發展。 今年度首次加入青年壯遊點,期待讓在地花蓮青年能有更多接觸戶外活動的機會,並結合在地特色,讓喜歡花蓮、好奇東台灣的國內外青年,能在戶外活動中深刻感受山海,享受野外生活。
臺東初鹿窯實驗青年壯遊點
臺東縣布送學會位於臺東縣卑南鄉初鹿村,長期與在地工坊合作,推動性別平等,並為部落婦女、新住民等弱勢族群提供就業機會。 民國99年學會攜手臺東縣政府及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成立臺東窯藝文化園區,透過職涯訓練、國中教案與長青學習,培力在地居民與部落藝文發展,領域涵蓋陶藝、編織等手作技藝。
花蓮太巴塱青年壯遊點
太巴塱部落是原住民人口最密集的部落,且保有傳統及最完整的歷史故事的故鄉。來到太巴塱,和部落族人唱歌跳舞,一起學習他們樂觀且知足常樂的個性! 太巴塱位於花蓮光復鄉,而「太巴塱」地名的由來,是因在光復鄉太巴塱部落裡有一條河流中有許多魚、蝦子與螃蟹,特別的是螃蟹居然是白色的!阿美族人因而稱之為「Tafalong」,也就是「白螃蟹的故鄉」之意。 1.太巴塱豐年祭 I LISIN 「年祭」是阿美族最大、最隆重的祭典活動,每年在主要的農作物收穫後舉行,除了慶祝豐收外,還有慎終追遠、緬懷祖先功蹟的重要意涵,如同漢人的過年,阿美族部落需經「年祭」的除舊迎新、驅邪祈福祭典活動,才進入新的年度,這段期間,太巴塱的阿美族稱之為『Pipik Dan No Mihca』,意指一年裡的轉折時期。太巴塱的「年祭」是以一系列的活動形式呈現,目前已簡化為五天,內容包括階層訓練、迎靈祭祖、祈福儀式、文化傳承、體能競技、歌謠舞蹈、感恩酒會到最終的除舊迎新儀式,都和傳統的信仰體系緊密結合。 2.親手製作傳統服飾配件&情人袋 來到太巴塱,製作屬於自己的第一件原住民傳統服飾配件,從中瞭解傳統服飾代表的意義,也透過用創意製作新潮又不失傳統的情人袋,體會母系社會的文化價值,讓親手製作增添紀念價值! 3.太巴塱經典歌舞 阿美族舞蹈的最大特色就是有舞必有歌,又分為祭祀型態歌舞(Sakrero)及一般樂舞(Salakiaw) 兩種不同型態,祭祀型態歌舞(Sakrero)主要為祭祀時才會唱跳的歌舞,而一般樂舞(Salakiaw)則是平常慶祝、宴會時會跳的舞蹈,從歌舞中和族人一起度過無憂無慮的夜晚!
花蓮玉里青年壯遊點
玉里,一個遠得像是天堂的小鎮 這座全臺灣面積最大的鎮,位處東臺灣交通樞紐,坐落在花東縱谷平原,群山環繞,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對望。這片由秀姑巒溪所孕育的土地,是被原住民口中母親河選中的沃土,盛產有機農產品,出產玉里米、文旦、西瓜等豐富優質的農產品。幾百年來的島內移墾軌跡與文史,塑造出囊括原住民、閩南、客家、外省的「四合鎮」多元共榮生活文化,在多元族群相互滋養下,結成一篇篇帶有人情味的生活日誌。
宜蘭三星青年壯遊點
一日遊行程 13:00~13:30三星大洲車站集合 行程特色簡報及注意事項介紹 13:30~15:30午餐自理(大洲車站) 林鐵歷史導覽,火車拼裝,學習地圖闖關 以城市尋寶的方式設計出大洲車站的解謎活動,透過解密尋寶加深認識大洲故事。 故事架構:離鄉多年的遊子,為了取得爺爺留下的神秘遺產,回來進行一系列的解謎活動,以爺爺年輕的故事與腳步,帶著遊客體驗早起大洲村民的生活體驗,最後得到拼裝火車。火車蘊含著濃濃的鄉愁與三星發展的痕跡。 15:30~18:00單車漫遊安農溪(大洲車站至落羽松秘境來回) 公益服務,淨化河川撿垃圾換下午茶 拍照打卡換電子明信片 分洪堰與安農溪生態介紹,行健有機村 落羽松秘境旁的草原享用下午茶,設計簡單活動。 18:00結束行程,分享心得與回饋 行程活動費用包含: 大洲尋寶遊戲(含鬥火車兩人一台),單車加下午茶,旅遊責任保險 -------------------------------------------------------------------------------------------------- 兩日遊行程 Day1 13:00~13:30三星大洲車站集合 行程特色簡報及注意事項介紹 13:45~15:00蔥寶寶三星蔥休閒農場 採蔥 在下田採蔥的過程中,戴上斗笠、穿上雨鞋,感受泥土的鬆軟芬芳,農場的導覽老師不只教你如何拔蔥,還會告訴你農田裡的生態故事,這些農村中的小常識,總是會讓來自都市的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 洗蔥 你會煮飯,但你知道要如何洗菜嗎??將剛採收的青蔥放到洗蔥池,葉菜類的作物該怎麼洗,什麼地方最容易殘留農藥, 怎麼做才能維持蔬菜的原味及清脆,又可以洗去不該被吃下肚的附加物,這可是喜歡料理的朋友必學的技能。 蔥油餅DIY 最讓人期待的就是動手做農場的招牌「三星多蔥餅」,跟著老師一起揉麵粉,加入新鮮清脆的蔥花,撲鼻而來香味在餅還沒下廚去煎製食,就讓人口水直流,製作蔥餅的過程也不難,全程都有老師在旁邊指導協助,是一個讓吃貨能夠簡單展現自己手藝的好機會。 15:30~17:00農事體驗 達人帶領進行農事體驗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在地農民親自教學如何依照傳統農業步驟及搭配24節氣去作田野體驗。 翻地,栽種,植苗,除草、蟲,曬穀收成。 在不同季節設計不同活動,集結生態教育,農事技法,活動體驗,寓教於樂。 目前作物設定為:三星蔥,火龍果,稻米。 17:30~21:00煮飯,晚餐,夜間活動 夜宿大洲車站 晚餐依照當季食材料理,可由學員分工 體現早起農業社會的家庭分工精神。 Day2 08:00~10:30早餐,單車,買菜,大洲尋寶 以城市尋寶的方式設計出大洲車站的解謎活動,透過解密尋寶加深認識大洲故事。 故事架構:離鄉多年的遊子,為了取得爺爺留下的神秘遺產,回來進行一系列的解謎活動,以爺爺年輕的故事與腳步,帶著遊客體驗早起大洲村民的生活體驗,最後得到拼裝火車。火車蘊含著濃濃的鄉愁與三星發展的痕跡。 公益服務,淨化河川撿垃圾換下午茶 拍照打卡換電子明信片 分洪堰與安農溪生態介紹,行健有機村解任務取得午餐食材 10:30~12:30午餐準備 在活動中會給予任務去購買在地食材,並由學員分工一起烹調 12:30~14:00與教養院共進午餐 三星教養院是一間與伊甸園合作的社會福利機構, 在行程內由學員準備餐食跟教養院裡的老人孩童共同享用 分享生活快樂的經驗與給予陪伴。 14:00~15:00下午茶時間與活動回饋 一邊品嚐塍畦精製的手作下午茶點, 一邊分享感想與建議 透過兩日在三星的活動,更認識三星社區的歷史與文化發展 可以給予在地發展的建議與心得感想的宣傳 行程活動費用包含: 大洲車站住宿,蔥寶寶活動,農事體驗,兩餐食材,大洲尋寶遊戲(含鬥火車兩人一台),安農溪單車附下午茶,旅遊責任保險
金門烈嶼青年壯遊點
善用當地的資源和地方組織,串聯居民、在地青年,結合聚落的文化特色,設計規劃具有地方文化價值的導覽及體驗活動,讓參與者更深入地了解從農業時期、軍管時期、戒嚴時期、開放觀光在地文化,珍惜當下、覺察自我社會責任。 更容易理解離島「烈嶼」經過農業時期、軍管時期、戒嚴時期、開放觀光歷史脈絡與文化軌跡,藉此也讓參與者對離島聚落過去生活方式產生敬畏之情,珍惜當下。學習居民、在地青年如何有效運用在地文化資源重生、創新方式,讓大家認識在地文化、認同在地文化重要性。 達人導覽:透過在地人專業解說與導覽,了解聚落民俗風情與歷史文化。 景點探索:探索八百多年宋代古井、欣賞媲美世界襲產「林天助」大師廟宇連環壁畫。 食農教育、實作體驗:透過認識、體驗從農業時期將在地農作物「露穗」運用在生活飲食、生活用品庶民生活記憶。 聚落襲產文化體驗:聚落現存縣定古跡「東林東井」打水體驗、「佛祖宮」連環壁畫彩繪的聚落生活型態。 行動劇展演:以個人行動劇場展演,了解在軍管時期、戒嚴時期,離島「烈嶼」島民在島上的戰地生活文化。
金門青年壯遊點
金門位於福建省東南方的廈門灣內,是一座美麗的海上公園,也是保衛臺海安全的英雄!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到臺灣後,開始實施戰地政務,使金門籠罩在這軍事禁地的神秘色彩長達40年。 基於它特殊的歷史背景,金門保存了許多自然與人文資源,快一起跟著金門壯遊點來趟深度的閩南文化之旅! 1.戰地文化 金門壯遊點帶你走訪馬山觀測所、山后民俗村、獅山砲陣地、翟山坑道等歷史景點。其中獅山砲陣地又名震東坑道,位於山后民俗文化村後的獅山,是現今僅存的坑道式榴彈砲陣地。再一起看看當地著名的砲操表演,流利的演繹砲彈發射的過程,伴隨著鏗鏘有力的答數與整齊劃一的步伐,體驗金門獨特的戰地文化! 2.閩南與僑鄉文化 金門早期移民多來自漳、泉兩州,當地建築及風土民情大多便沿用閔廈古風。其中水頭聚落可說是金門最具代表性的閩式建築與銃樓,水頭又名金水,位於金城鎮的西南隅,是個以黃姓為主的多姓聚落,也因為它鄰近水頭碼口,早期就是金門與廈門之間的交通要點,保存的閩式建築與洋樓也是全島最多、最精美的。 3.金門在地特色小吃 都來到了金門,當然不能錯過地方美食,諸如廣東粥、油條、石蚵、麵線、蚵爹、酒醩牛肉...等特色在地小吃。 4.山海活動體驗 徒手攀挑戰金門陡峭的太武山花崗石石壁、輕划SUP或是獨木舟徜徉在古崗湖畔,或是人數足夠時來場英雄島的漆彈大戰...,這些都是金門壯遊點的新體驗活動。
馬祖津沙青年壯遊點
本壯遊點將以遊戲化學習結合地方設計的思維出發,於遊程中結合閩東文化、海島文化、戰地文化於走讀中,加入福州母語教學和馬祖黃金餃實作體驗,並於過程中參與澳口微淨灘活動,讓來體驗的旅人變成津沙真正的家人,期許透過永續旅遊的標準讓本壯遊點展現越在地越國際的社會影響力。
澎湖湖西青年壯遊點
藉由活動的體驗了解人類與環境的相輔關係,進而尊重自然與愛護食物,跟著達人親自去感受里海居民的生活型態,以及在地人如何以里海精神去守護,人類如何從里山-里海獲得的各種資源,供給服務能夠永續供應的重要機制。藉由活動的體驗了解人類與環境的相輔關係,進而尊重自然與愛護食物,跟著達人親自去感受里海居民的生活型態,以及在地人如何以里海精神去守護,人類如何從里山-里海獲得的各種資源,供給服務能夠永續供應的重要機制。 1.透過導覽解說讓參加活動的伙伴,能深入體驗農漁村的過去歷史與前人的 經驗與智慧。 2.透過在地職人與青年、學習地方知識學、食魚教育、農漁事體驗。 3.希望透過跨域合作達到推廣在地特色、海洋教育以及文化體驗的目的
見習報名